
這讓我想起了前幾天在網上看到的另一組數據,在剛剛結束的“雙11”中,有一組數據讓人沒有想到,圖書銷售額增長近90%,30分鐘破億元,21-30歲的年輕人成為購書助力軍。這些數字著實令人感到意外,在現代年輕人推崇“數字化、網絡化”生活新方式的情況下,也產生了讀屏與讀紙孰優孰劣的介質之爭。年輕人的選擇,證明了閱讀的需求端依然旺盛,而數字閱讀的紅火、線下書店的重生、城市圖書館的包容、鄉村文化書屋的遍布,也證明了閱讀的供給側功不可沒。
有人說“書卷氣是最美的氣質”,自古至今,無論是孩童還是老人,無論是鑿壁借光的清苦,還是坐榻品讀的享受,閱讀從來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需要,無關時代,無關媒介。閱讀總能幫助我們透過薄薄的紙張,感受歷史進程的脈搏;總能啟迪我們略過蒼白的語言,體驗人生百態的曼妙。更能讓我們在閱讀中豐富閱歷,增進見識,品味“快樂生活”的真諦。人通過讀書,在幽幽書香潛移默化的熏陶下,濁俗可以變為清雅,奢華可以變為淡泊,促狹可以變為開闊,偏激可以變為平和。
2016年管理總部發起的“文化中裕 共沐書香”讀書倡議活動,仿佛一場及時雨,激起了我們心底對知識的渴望。倡議一經發出,全體員工積極響應,其中綜合辦、市場部等特別設立了“每周晨課”、財務部、技術部等部門啟動了“閱讀分享會”,部門員工可以對近期閱讀的好文章或是好書進行分享,形成了良好的共沐書香、共同提升的學習氛圍。
如果說,人生的旅程就是探尋一個又一個未知的可能,那么閱讀,或許就是不同世界的入口,或許就是我們探尋“快樂生活”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