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翻看朋友圈偶然發現公司一位同事發了一條信息,信息內容是吐槽今天接了70多個電話,有點小小的崩潰,發圈的是公司工程技術部的一位同事,簡單的字眼中透露著一天的忙碌和些許的疲倦,自吳橋公司1.2萬余戶“煤改氣”工程實施以來全員上下齊心協力。現階段吳橋公司“煤改氣”開展著實已經到了白熱化的節點,六百余名施工人員“浴血奮戰”,公司領導及項目管理員“排兵布陣”,這是一場硬戰斗,也是一次考驗。
工程人要有不怕吃苦,不怕艱難的力量,吳橋公司共有四名工程管理人員,1.2萬余戶“煤改氣”所有事項都落在他們的肩上,手續辦理、預算、決算、現場施工、人員調配、材料管理等等這些工作“撲面而來” ,日夜加班趕工期,顛倒黑白做內勤,他們從未有過一句抱怨。兩位駐扎在項目部的項目管理員陳健、李仕群都是90后,他們二十四小時堅守項目,時刻緊盯,悶熱難耐,頂著似火的驕陽他們在施工現場義無反顧。
隨著施工白熱化的開展,施工區域、材料管理、施工差異、管理難度差異、雨季歇工等等問題也都暴露而出,這些問題都是我們的工程技術部人員每天裝在心里的話題。施工現場“人難管、材料更難管”是工程施工的難點,為此公司項目管理員都會定期帶領施工隊長觀摩材料堆放區,提升觀摩人員現場文明標準化意識,對現場空間、材料堆放區域進行提前規劃。晚上收工后他們都要召開當日交流會議,主要針對技術要點、施工難點、質量病、安全隱患、現場管理、內業歸集等方面進行學習交流,就項目施工工藝、技術管控進行深入探討,針對性的制定施工監護方案和應急搶險預案,切實做到“一工程一方案”。
在這場緊張激烈的戰斗中公司主管工程的常務副總經理馬明杰殫精竭慮,多少個深夜還在籌謀備策,他總說有備無患,自“煤改氣”開展以來我們就很少在公司見到他,只要有空他就緊盯現場,親自解決施工困難,親自檢查施工質量,親自監督現場施工安全,事無巨細,他盡量將每一個環節都做到心中有數。有一次一個施工隊伍在用梯子的時候沒有安裝防滑支架,馬總看到立刻責令他們安裝防滑支架,每周定期為施工隊伍和監理召開安全例會,親自完成技術交底,只有這些施工人員都將要點記在心里了他才能放心。工期有限,進度卻也有限,時間緊、任務重,他心里比任何人都著急,午餐在工地吃盒飯的人群中,他常常也是其中的一員。
支援“手拉手”,中裕“心連心”,這場戰斗不是我們一個公司在戰,我們有四面八方兄弟公司的大力支援,來自濟源的孫冰潔經理在工程預決算管理方面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來自漯河的婁勝超小伙精神氣十足,憑借著精湛的專業技能在吳橋公司“煤改氣”戰場上“揮斥方遒”,來自玉田的丁鵬飛是施工現場管理的“火眼金睛”,他們同吳橋公司的工程戰士一起并肩作戰,還有來自漯河的幫扶施工隊,千里支援只為助力攻堅戰,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兄弟公司精兵干將的幫扶我們的戰斗定會早日圓滿收官。
夏日炎炎,在感受夏日熱情擁抱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工程人自強、堅韌的內心力量,風聲、雨聲、蟬鳴聲、電鉆聲、焊機聲、歡笑聲......聲聲入耳,這些聲音匯聚成一股攻堅克難的力量,推動著工程進度不斷前進。當你在空調屋舒服自在的的時候,當你在家里無憂無患的時候,有這樣一群人在烈陽下汗流浹背,看那一排排管道高高掛起,一抹抹黃色格外靚麗,作為一名名燃氣施工者他們立足崗位,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迎難而上、不怕吃苦是90后一代的精神風采,奮斗就是青春的底色,他們用汗水譜寫“煤改氣”的藍天白云,他們讓熟悉的鄉村更加美麗。
2020,我們的“煤改氣”讓我們為之奮斗,讓我們記憶深刻,以“發展清潔能源,成就美好生活”的中裕使命為動力,以“敬業、執行、學習、超越”的中裕精神為支柱,我們在“煤改氣”的道路上并肩前行、愈行愈遠......